• 正文概述
  • 更新记录
  •  【资深经验】产品新人如何避免踩坑? 讲座课程简介:

    都说产品经理是踩着坑成长起来的,但是如果有些坑明明可以避开,为什么还要踩下去呢?作者将自己入行以来踩过的坑总结成文,为产品新人点亮前行的路,已经试过的错,各位可要绕开了!
    写给奋斗在产品经理岗位的新人们:作为入门级的产品经理,最近给自己挖了不少坑,希望在奋力填坑的同时,把这些教训总结出来,能让新手们绕道而行。
    作为一个初级的产品经理,需要经历产品从0到1的完整周期:需求收集 > 需求优先级排序 > 需求转化成功能 > 产品原型制作 > 撰写PRD文档 > 需求评审 > 需求发布与审核 > 产品迭代。对于每一个阶段,由于经验欠缺等原因导致产品新人在不经意间给自己挖下大坑::
    1、需求收集阶段:缺乏思考,没搞清楚自己行动的目的
    产品经理新人经常会被问及一个问题:为什么要做这个需求?”。如果产品经理给出的是这是老板的意思”、老大说要做的”等这类看似有理有据”答案,往往遭到团队中其他成员的反对,甚至是吐槽。
    老板权力最大,难道按照老板的意思去办事有错吗?其实这是产品新人缺乏思考的一种表现。虽然老板的权力大,但并不代表老板说的话就一定对,产品经理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,有理有据。多想想产品需求的目的是什么,是提高用户体验,还是配合运营或市场的工作等?然后根据自己的目的去寻找让让自己展出脚跟的证据,可以是充分的数据分析、用户反馈信息或同行产品的调查分析等,而不是一句老板的意思”就万事大吉。再说,公司整个团队都要围绕产品来运转,产品的每一个决定都需要付出巨大的资源,岂能儿戏?
    还有产品新人很容易想当然,把自己的想法当做用户的需求,却没有任何调查或数据支撑就做出定论,这也是产品新人缺乏思考的表现。
    所以产品新人一定要多思考,多去反问自己行动的目的,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,用数据与事实说话。
    2、需求优先级排序:不知道孰轻孰重,瞎忙活
    收集到一大堆需求后,对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显得尤为重要,要把目前最重要的需求摆到第一位,而不是瞎忙活。我曾几次拿到需求后就一头扎进原型设计当中,结果费尽心思把原型赶出来后,老大却来了一句:你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么?”,直接把我打回十八层地狱。
    产品新人必须谨记的一点,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要马上去做,先把需求排个优先级,把最重要最紧急的需求摆在第一位。因为一个团队的资源始终是有限的,要把最充沛的精力集中在最正确的事情上。如果自己不知道需求的优先级怎么排,请教前辈或老大是最好的方法,而不是自己鲁莽下定论,欲速则不达。
    3、需求转化成功能:闭门造车,不懂得海量学习,不结合用户使用场景。
    需求有了,要转化成产品的什么功能呢?不懂得如何做的时候,学习借鉴是最好的方法,谨记别闭门造车,否则自己想破头颅得来的灵感或创新点,才发现早已经有人用过了。更悲催的是,这点子已经被用烂了。所以当自己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功能去实现需求时,打开应用市场,下载十个八个同类应用好好玩玩,并作出总结,最好能在这基础上加以微创新。
    还有一个很容易被产品新手忽略的,就是用户使用场景。结合用户使用的场景来设计产品非常重要,比如健身视频需要考虑到新老用户的不同使用场景。新用户可能不知道怎么操作,易用性差,如果不加入新手引导,新用户的流失率将会极高。再比如对于视频播放产品,要考虑到用户是在WiFi环境下还是使用正常手机流量来观看。
    4、产品原型制作:要求太完美”
    产品新人可能会把原型制作看成是自己牛逼的设计能力”的一种表现,觉得自己真正改变世界”的时候到了,于是各种天花乱坠的配色,甚至是非常炫酷的动态效果。但其实这些工作都不是重点,反而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。难道产品新人的设计能力要远远胜于设计师?难道炫酷的动画效果能让工程师工作更开心?或是能让产品的下载量翻一番?这些都不能,产品新人应该做到高效率、逻辑清晰、功能及界面描述完整即可。至于原型怎么配色好看,还是交给专业的设计师做专业的事情。当然产品新在空闲时间跟设计师学点干货也是不错的。
    5、撰写PRD文档:PRD过于追求形式,观点表达没有换位思考
    对于PRD文档的撰写,不需要太纠结于使用PPT还是word,PS还是其他高大上的工具,怎么方便怎么用。有些时候配合使用能达到最好的结果。
    对观点的表达,应该尽可能地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撰写,把自己当成一个完全不懂产品的傻瓜用户。比如当多个观点放在同一个段落时,应该考虑分点阐述,尽量让观点清晰明了;在界面说明时可加以箭头、线条等辅助说明,否则说了一大堆,都不知道在描述哪个控件。
    6、需求评审:更改需求只是口头表述却不更新文档
    在需求评审时,各路大神会对产品需求进行探讨,期间可能会发现各种新的问题。产品新人会犯一个可怕的错误,就是在需要更改某一处需求时,只是口头上表述一下,过后没有及时更新文档,导致在产品上线后,由于产品经理忘记了前面需求更改描述的具体内容,造成需求不明确、产品开发测试人员之间的争议。
    所以产品新人必须切记,即使再忙也在需求更改之后及时更新文档,避免不必要的争议。
    7、需求发布与审核:产品经理必须对产品严格把关,扛起责任大旗
    产品需求在开发团队的日夜辛劳下终于成功上线了,但上线了高枕无忧了吗?非也。上线后产品经理还需发动全体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测试当中,不断地去使用产品,并参照需求文档对每个功能、界面反复地点击、测试。产品经理必须对产品严格把关,对做得不好的地方需要及时指出,大到功能的实现、页面的交互,小到字体颜色、控件的位置等等。生产品,更要爱产品,产品新人必须勇于扛起责任的大旗。

    互联网对产品思维的四大影响
    产品触达成本骤降:移动互联网与智能设备普及
    认知用户质的飞跃:用户行为数据
    个性化体验成为可能:数智化服务
    生产方式彻底改变:数字化形态,可快速迭代
    从认知用户、创造价值、产品落地三个方面介绍了产品生命周期背后的思考,并提倡读者应借鉴科学思维,建立深度认知和决策。作为技术人,通过产品思维可以挖掘产品经理的需求背后的思考,关注用户价值,坚持对的放弃错的,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。不过书中对产品运营带来的产品思维影响上涉略较少,后续还需填补这块的空缺
    大纲
    1 认知用户
    1.1 用户模型
    1.1.1 微观
    分析用户是什么样的人,包括性别、年龄、文化程度、生活和工作状态等等
    用户画像: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。了解用户是什么样的人,最有效的方法是跟用户见个面
    用户心智:用户心智是用户需求的根源
    社会心智:社会对每个用户的影响
    核心影响:物质或经济资源、社会资源、文化资源影响
    决定因素:生活方式、消费心理、文化程度、价值观
    特点:社会心智是相对固定的,很难通过外力改变,很受社交圈影响
    应用:判断用户特征、判断用户成本、建立产品认知
    行为认知心智:认知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对用户的影响
    认知和判断用户心智
    获取足够完善的用户画像和用户场景
    了解普遍存在的认知偏误
    要有极强的同理心,分析拆解用户表达的内容,对用户行为背后对心理决策逻辑做共情猜测
    用科学论证的精神反复校验
    1.1.2 宏观
    先区分后描述,基于产品特性寻找相关数据,使用用户特征对用户群体进行发掘和区分,再用更具体的用户画像做用户认知和判断
    从单一用户群体到用户群体矩阵多视角认知
    用户生命周期:潜在用户、新用户、次新用户、老用户、衰退用户、流失用户、普通用户、付费用户、低频用户、高频用户
    生命周期的划分只源于对用户的认知,看用户群体本身是否存在明显边界
    生命周期划分只是平台视角而非用户视角,应根据每类群体的特征研究其诉求
    1.2 探索真实有效的需求
    1.2.1 通过场景判断用户真实需求
    场景是需求的限制条件,决定了需求的适用范围
    考虑使用手机的物理环境
    考虑用户所在的社会场景
    考虑用户的心流
    1.2.2 确定需求的七条原则
    需求是用户对解决现存问题的需要
    需求不是无边界的,超过一定边界收益会骤降
    用户的诉求不等于需求
    需求的主体是目标用户
    需求有其时空约束
    用户是需求的集合:我们所关注的需求处于用户心智的位置及比重
    需求存在不同层次,深层次的需求持久永恒
    需求层次分析
    2 创造价值
    2.1 用户价值
    用户价值是用户的主观感受,是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时主观判断能否帮助自己解决特定问题(用户视角)
    用户价值还包含用户能带来的商业价值(平台视角)
    用户需求和用户价值是一体两面,一个关注问题,一个解决问题
    用户价值受社会心智和认知行为心智影响
    2.2 产品价值
    核心用户价值就是产品要实现的产品价值(产品视角)
    产品核心价值要点
    符合用户价值
    对应的旧体验较差,有空间
    覆盖用户够多,市场够大
    简单明了
    自己有经验或者资源优势
    市场环境:产品价值 =(新体验-旧体验)- 迁移成本
    平台视角:产品价值 = 平均创造的用户价值 * 覆盖的用户数量
    2.3 用户体验
    在实现用户价值过程中用户的主观感受,狭义上的用户体验是指网页设计、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,广义的用户体验不仅包括人机交互,还包括在整个产品呈现过程中的所有用户感知
    用户体验最重要的事是分层,用户体验 = 可用性 + 易用性 + 稳定性
    可用性:让用户可以达成预期目的
    易用性:让用户达成目的的成本降低、效率提升
    稳定性:降低不可用、不易用的概率
    超预期:让用户有超过原本预期的感受(体验更好和持续惊喜)
    重要程度:可用性 > 可用性的稳定性 > 易用性 > 易用性的稳定性 > 超预期
    四个原则
    始终优先满足可用性
    基于体验差酌情提升易用性
    降低严重异常的概率以及发生异常后的用户成本
    只考虑永久性的超预期体验
    2.4 总结
    用户价值是我们要为用户解决问题,产品价值是我们可以为多少人解决问题,用户体验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用户是否有正面的感受
    3 产品落地
    3.1 三个核心逻辑
    供给侧能力
    钱怎么花?团队有谁、分工如何?产品和服务实现节奏?用户和市场增长的预期如何?
    分类
    单向提供功能和服务的产品
    多方撮合的平台型产品
    供给侧画像:需要获取什么样的用户、需要创造什么样的价值,再考量什么样的供给侧能够完成这样的逻辑,最终获取对应的供给侧角色和资源
    供给侧场景核验供给侧真实程度
    供给侧创新:模式创新、技术创新
    迭代思维(循环以下四个步骤)
    步骤一:判断最重要的体验差
    步骤二:新体验的最小成本尝试(MVP):不能过于简陋和变形,导致无法验证判断的正误;成本最小化完成尝试的方案;尝试前要确定预期和判断标准
    步骤三:用数据观察结果,做分析识别正误:用户反馈和行为数据
    步骤四:坚持对的放弃错的:设置清晰的退出机制、塑造无压力的试错环境、由第三方来做中立的判断
    科学思维:社会科学理论,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。产品人应借鉴科学思维,建立深度认知和决策
    尊重客观规律
    明察约束条件
    抽象有效方法论
    具备批判思维和可证伪精神
    3.2 商业模式
    核心因素:要有一定的规模效应;或者在一定阀值后,边际收益逐步增加,边际成本逐步降低,否则得不偿失
    流量模式:商业模式通常是广告,其次是基于流量做商业变现的转化(付费)
    交易模式:平台型、自营型

    本站提供各类,名师讲座视频,培训课程视频,如:企业管理培训课程视频、网络营销培训课程视频,等···各类音频/培训视频教程/培训讲座下载观看。

    版权声明 1 本网站名称:618指标网
    2 本站永久网址:http://www.618zhibiao.com
    3 本网站的技术指标EA,仅作为参考数据,如有问题,请联系站长 QQ920858509
    4 盗版,破解有损他人权益和违法作为,请各位站长支持正版!
    5 本站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,如发现链接失效,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新。

    618指标网 » 【资深经验】产品新人如何避免踩坑?

    发表回复

    开通VIP 享更多特权